鏈傳動行業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應構建具有前瞻性的行業技術發展規劃,以企業為主體,走“產學研用”結合及強強聯合之路,實現多學科交叉、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核心 技術的自主創新及高層次復合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等。輸送機鏈條同時運用技術創新手段,實施系統集成開發戰略,不斷地研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形成 鏈傳動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學科與行業、學術與技術、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1)行業內應重點建設好已批準和認定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及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 和較強研發活力的以企業為主體的省技術中心或研發中心;有條件的大型重點骨干企業應積 極申報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自主申報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申報各類國家科研項目, 這是行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的重要基礎。同時,充分發揮和調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鏈傳動 專業委員會在行業技術進步中的重要支撐作用,通過“產學研用”的緊密合作和行業資源 的充分整合,條件成熟時可聯合申報并籌建全行業的國家鏈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打造行 業的公共技術平臺,建立行業的核心共性技術研發體系和行業的共性技術支撐體系
(2)培養一批知識結構合理、專業結構合理、學歷結構合理、年齡結構合理、熱愛行 業、熱愛企業的中青年工程技術人員及研發人員隊伍,重點骨干企業及其技術中心或研發中 心應培養和造就本企業的技術領軍人物和專家型研發人員及能工巧匠型技術工人隊伍,并有 計劃地申報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從而為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3)行業應進一步推廣應用基于系統開發和并行技術的鏈傳動產品現代設方法、齒形 鏈和Hy-Vo齒形鏈及CVT鏈的嚙合機理分析、CAD/CAM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變異技 術及失效分析技術,建立鏈傳動產品設計的可靠性數據庫,從而提高科技對行業經濟的貢獻 率,這是專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
(4)應基于國際和國內兩大市場的需求,以主機配套、維修、岀口協調均衡的多元化途徑,以系統開發的模式,適時調整和發展我國的鏈傳動產品結構,要注意前瞻性、規劃性, 及風險預測和評估。在保持量大面廣的常用工業鏈條(如A、B系列滾子鏈、齒形鏈、板式 鏈、農機鏈、平頂鏈、彎板鏈、石油鏈、模鍛鏈等)的系列化的基礎上,有條件的重點骨 干企業應根據市場需求向系列兩端進一步延伸,研發節距更小或節距更大的微型鏈或巨型鏈 派生產品。同時,在相同尺寸參數下,研發出高強度、高抗疲勞強度及高耐磨性的派生精品 系列,以滿足眾多主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有效地增加了產品的技術附加值。
(5)研究適用于冶金、水泥、農機、石油化工、船舶等行業中高溫、強腐蝕、強磨損 服役條件下的鏈條并研究其失效機理,研制能夠模擬嚴酷服役條件的科學且實用的專用試驗 設備或試驗裝置,研究與分析不同工況下潤滑油及其他各種介質的屬性及介質對鏈條產品主 要性能和可靠壽命的影響規律,提出適用于高溫、強腐蝕、強磨損鏈條的新材料、新工藝和 新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我國特種鏈條品牌系列和有代表性的研發生 產基地。這是具有前瞻性的共性技術研究工作。
(6)研究汽車、摩托車發動機、變速器、分動箱、高速列車制動器、航空器等鏈條產 品系列的嚙合機理及其失效形式,研制高速多軸正時鏈傳動系統和變速器、分動箱鏈傳動系 統的模擬試驗臺,實時分析具有復雜約束邊界條件下的高速多軸正時鏈傳動系統的噪聲頻譜 和溫度場特性,試驗研究和仿真分析系統的接觸動態響應,研究與系統關聯的導向板、張緊 板、張緊器的設計及計算方法,提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汽車鏈、航空鏈傳動系統的設 計方法、試驗規范和評價準則,顯著降低我國鏈傳動行業對國外技術的依存度,爭取盡快使 我國汽車鏈系統的研發、制造技術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養和造就3至4家能代 表“國家隊”水平的汽車鏈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生產基地。
(7)研究基于多元變異的新型齒形鏈和新型Hy-Vo齒形鏈嚙合設計理論與方法,提出 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面向齒形鏈和Hy-Vo齒形鏈產品創新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構建新 型齒形鏈和新型Hy-Vo齒形鏈-鏈輪-刀具系統的設計體系,建立新型齒形鏈和新型Hy-Vo齒 形鏈的系列型譜,推進產品的升級換代。
(8)研究鏈輪新齒形,重點研究服役于多粉塵、劇烈沖擊、重載工況下的套筒滾子鏈 鏈輪新齒形、齒形鏈和Hy-Vo齒形鏈鏈輪新齒形,粉末冶金鏈輪新齒形、多相傳動用交錯 齒鏈輪新齒形。從嚙合機理入手,研究具有大負變位的漸開線齒形和其他新齒形,研究基于 不同模數、不同壓力角的嚙合設計及其參數變換原理,研究加工特殊齒形的滾子鏈鏈輪滾 刀、插齒刀和加工大負變位漸開線齒形的齒形鏈鏈輪以及Hy-Vo齒形鏈鏈輪滾刀、插齒刀 的設計方法和檢驗方法。
(9)釆取國內外、行業內外聯合與協作的方式,研制新一代的制鏈成套設備和試驗設備,重點研制具有預彎功能的新型套筒、滾子卷管機、輸送機鏈條、套筒自動定向裝配機、新型腰鼓形滾子多工位高精度冷擠機、新型鏈板多工位高速多顆精密沖裁模具、新型高速精密銷軸切斷機 等。研制智能化的具有自動組裝(含多點正時鏈板有序裝配)、擠孔、伽頭、缺件檢驗、預拉跑合、拆節和“環接”及中心距在線檢測等復合功能的鏈條自動裝配生產線輸送機鏈條。研發Hy-Vo 齒形鏈異型銷軸的加工設備與技術,研制Hy-V。齒形鏈的組裝設備,研發鏈條零件硬度的 自動檢測技術,研制鏈條銷軸的金屬復合滲的設備與個性化技術,研制CVT無級變速器鏈 自動裝配設備及焊接技術,研制高速大載荷回轉疲勞試驗機等,以改變目前國內現有的設備 與專機較陳舊,工藝水平、專業化和自動化程度較低,以及勞動生產率較低的離散化生產模 式,真正實現“以機代人”的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新的生產模式。同時,上述設備、專機和 檢測儀器的研制是鏈條產品上檔次、高水平的重要保證。
(10)研發新一代智能化鏈式輸送機、倍速輸送機和高性能斗式提升機及服役于高溫、 腐蝕、粉塵等嚴酷條件下的新型鏈式輸送機,滿足主機廠的迫切需求,進一步打造和強化集 主機機構、輔助裝置、自動控制及輸送與傳動鏈條為一體的鏈式輸送機的研發和生產。
綜上所述,鏈傳動行業的技術發展歷程表明,作為傳統產業的鏈傳動行業同樣也有其高層面的前沿研究領域。其中,嚙合理論、多體動力學、CAD/CAM , TCA、接觸力學、計算機仿真技術、概念設計、變異技術、系統工程、可靠性技術、微觀分析、頻譜分析、小波理 論等原理與技術都可以或者已經在行業內推廣應用,問題在于能否把握住鏈傳動專業的技術 發展趨勢,能否構建具有前瞻性的行業和企業及研究院所的技術發展規劃,能否實現多學科 交叉、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及高層次復合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等方面, 重點骨干企業在技術進步的主攻方向上應科學有序地做好戰略定位,可以相信,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引領下,在“工業強基”和加強核心基礎零 部件發展”的國家戰略指引下,通過行業的共同努力,探索并建立“產學研用” 一體化的 技術研發新模式,不斷創新,不斷進取,鏈傳動行業的技術發展前景會越來越美好,鏈傳動專業的發展空間也會越來越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