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鏈條產品系列呈現了多元化趨勢,在普通型、加重型的 基礎上,派生出一系列輕窄型產品,變異出帶0形圈和X形圈的系列產品,成功研發了汽 車發動機正時鏈、機油泵鏈、燃油泵鏈、共軌泵鏈、平衡軸鏈、變速器和分動箱齒形鏈和 Hy-Vo鏈及其系統、航空鏈、軍用車輛鏈等新產品,實現了相關產品國產化的預期;鏈條節 距除向大、小節距兩端延伸外,還在小節距范圍內插入了新的標準或非標準的節距,使小節 距分布更密,更適用于不同工況的傳動,體現了個性化特征;在尺寸相同的條件下,輸送機鏈條派生岀了一系列不同疲勞強度、拉伸強度、磨損性能的變異產品;在服役工況方面,出現了耐高 溫、耐強腐蝕、耐強力磨損和低噪聲的產品系列 許多企業的產品獲得了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和省市級及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優秀新產品獎,有的企業還獲得了中國產品稱號。
行業內有4家企業先后承擔了6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家企業承擔了丨項國家工業強基項目。另有3家企業先后承辦了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有2 名博士后岀站,2名博士后在站工作,以上這些匸作都為企業乃至行業的產品研發和技術發 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國內3家企業申報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獲得了國家發改委、 國家科技部、國家財政部、國家海關總署及國家稅務總局的聯合批準和認定.這是鏈傳動行 業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必將引領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在齒形鏈和Hy-Vo齒形鏈的嚙合機制研究方面,吉林大學汽車鏈系統高速特性及其設 計方法研究方向所負責承擔的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這些項 目對于新型齒形鏈和基于多元變異的新型Hy-Vo齒形鏈的嚙合機理、設計方法、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以及數字化設計與分析軟件平臺開發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且已經取得了許多具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已開始向產業化邁進該所的相關研究方向所撰寫的 《齒形鏈嚙合原理》被列入了 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齒形鏈 嚙合原理》(第2版)也于2015年1月正式出版發行。該研究方向,所發表的學術論文, 有8篇被SCI檢索,60余篇被EI檢索。同時,該所的相關研究方向近年來一直積極參與國 際學術合作與交流。該所的相關研究方向還先后培養了 12名博士,并與企業合作聯合培養 了 4名博士后。
近年來,許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及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也在鏈傳動領域積極開展相 關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可喜的研究成果,,這表明了作為重要機械傳動形式之一鏈傳動技 術研究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和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視,鏈條零件的選材也呈現出了多元化趨勢,所選材料早已突破了常用材料的范圍,各種牌 號的低碳合金鋼、優質合金結構鋼、滲氮鋼、軸承鋼、耐熱不銹鋼等已在行業內廣為使用, 可以預測,未來將有更多的新材料(包括納米材料)會在行業內推廣應用。同時,材料的 熱處理方式及表面處理和強化技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等溫淬火、強韌化處理、滲銘、滲銳 及其他金屬復合滲等技術已相繼應用,這一多學科交叉領域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必將推動 行業的技術水平躍上一個新的平臺。
輸送機鏈條的制造與檢驗技術近年來也有新的發展,帶油孔的套筒定向裝配、套筒露頭、銷軸中心斜及多功能自動裝配等新技術已日趨成熟,銷軸及套筒壓出力的研究與測試已有重要進 展,零件成形工藝有了新的突破,多顆落料鏈板周邊光潔沖裁、中碳合金鋼滾子的髙精度冷 擠、套筒及滾子零件新的卷制原理與技術,Hy-Vo齒形鏈的異型銷軸和曳引用鋼制焊接彎板 鏈的異型套筒的精拔技術等研究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并已在行業內應用。鏈 傳動中心距測量儀、汽車正時鏈高速試驗臺系統、鏈傳動回轉疲勞試驗機系統等檢驗與試驗 設備也相繼研發成功。
鏈輪產業近年來也有了新的發展,硬齒面粉末冶金鏈輪、交錯齒鏈輪、高精度鏈輪的應 用領域不斷擴大。鏈輪齒形、特別是齒形鏈鏈輪齒形,由于嚙合機制的變革,產生了一系列 新齒形,其中大負變位鏈輪的齒形設計方法與檢驗方法也正在研究與完善,與之相適應的新 型齒形鏈鏈輪滾刀的研發工作業已全面展開鏈條聯軸器的產品系列也在不斷擴大。市場需 求的拉動力,使鏈條聯軸器向小規格和特大規格方向發展。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的 不斷深入,鏈式輸送技術已成為鏈條企業向輸送機主機行業延伸和跨越的紐帶及重要推動 力。近年來,多工位、多功能程序自動控制的各類鏈式輸送機不斷問世,全面展示了鏈傳動 專業在工業化和信息化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隨著汽車、裝甲車、水陸兩用車、坦克等車輛工業和航空工業的不斷發展,輸送機鏈條傳動專業技術研究已向發動機正時系統設計和變速器系統設計等多學科交叉領域邁進,相關鏈條企業 也成功研發了汽車發動機正時系統,并為主機廠配套。